來源: 閱讀模式
李海燕看望貧困生病老人
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“燕娃子,干啥子去?”“去看看單大爺,他這幾天身體不好。”記者走進平武報恩寺社區就看到,居民向手提飯盒,朝社區衛生站急匆匆走去的李海燕打招呼。社區居民告訴記者,我們都喜歡叫她“燕娃子”,在我們心里,她就是我們的親女兒。
120名孩子的“李媽媽”
平武縣報恩寺社區人口12963人,是龍安鎮人口最多的社區。2013年李海燕剛當上社區書記時,就在社區成立了便民服務站,開展天然氣、液化氣、水、電、家電維修,服務全部免費。
李海燕一次偶然從新聞上看到災區貧困兒童,感覺很心酸,一心想為他們做些什么。于是她號召社區志愿者成立了愛心志愿者服務隊,與貧困災區120名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,她成了這些孩子們的“李媽媽”。經過多年努力,李海燕募集資金20萬余元,解決了部分災區兒童上學的實際困難。至今,她家里仍供養著4名災區的孤兒上學。“沒有李媽媽,就沒有我的今天,李媽媽用愛心,溫暖了我們的心房。”孤兒廖雪含淚說道。
孤寡老人的孝順“女兒”
年過九旬的潘小軍老人身體一直不好,經常大小便失禁。為了不讓老人難受,李海燕主動承擔幫助老人排便這份“重擔”,幫老人通便后為老人清洗,身上手上被弄臟是經常的事兒,可她從沒嫌棄過。
73歲的余長發老人無兒無女,在報恩寺社區租房生活,體弱多病,日常生活很難自理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李海燕對他進行長期幫扶,經常送去熱氣騰騰的飯菜,時常送去藥品和生活用品。老人有啥需要,只要撥通李海燕的電話,總能幫助解決好。老人去世后,李海燕帶領社區黨員干部熬通宵幫忙處理善后事宜。
小巷里的“勤務兵”
高考前,常伊露家突然停電,她愛人在外地上班,怕耽誤孩子復習,常女士心急如焚地打電話給李海燕。李海燕冒著大雨連夜趕到她家,確定保險絲損壞后,立刻聯系社區維修員,連夜將常女士家電路修好。“兒子考上了一本,感謝社區的李書記!”常伊露說。
李海燕沒當過兵,但她卻有著“勤務兵”的勤勞與執著。在報恩寺社區,不知從何時起悄悄流行著這樣一句話“有事找燕娃子。”一盞燈不亮了,“找燕娃子”,她給換了;一個水龍頭壞了,“找燕娃子”,她給修了……每天在社區無處不見她忙碌的身影,無處不留下她匆匆的腳印。